零工经济的黎明
灵活的光芒与隐藏的暗角
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零工经济应运而生。零工经济以其灵活性吸引了大量劳动者,他们不再受制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成为自己的时间管理者。然而,零工经济的光鲜背后,隐藏着诸多挑战。收入不稳定、缺乏社会保障、权益难以维护等问题,成为零工工作者们面临的现实困境。
在马来西亚,超过三百万的零工工作者正在经历这些挑战。根据麦肯锡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零工经济将贡献2.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约2%。马来西亚也将零工经济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其纳入第十二个马来西亚计划。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自由职业者约占马来西亚1530万劳动力的26%,并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上升。
然而,零工工作者们通常被归类为“独立承包商”或“自雇人士”,这意味着他们无法享受传统雇佣关系下的基本权利,如集体谈判权、最低工资保障、带薪休假以及工伤和社会保障等。许多零工工作者面临收入不稳定、工作不确定性高的问题,例如,外卖骑手和送餐员等零工工作者尚未纳入社会保险机构的社会保障范围。
立法破冰:为零工撑起保护伞
为了解决零工经济带来的挑战,马来西亚政府积极探索对现有法律框架进行改革。制定新的法律来规范和保护零工工人,已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拟议中的《零工经济法案》便是这一努力的结晶。
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表示,这项新的劳动法案将涵盖零工工人的明确定义、合理的薪酬标准、申诉机制以及强化的社会保障条款,旨在维护零工工人的权益。马来西亚律师公会也对该法案的必要性表示肯定,并提出了包括明确社险缴纳机制、细化纠纷解决机制等在内的建议,以进一步优化法案内容,平衡零工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与行业可持续发展。
首相安华宣布,该法案预计将于今年六月提交国会。尽管法案的提交时间曾有过调整,但政府保护非正式工人的决心并未改变。安华在出席劳动节庆典时强调,政府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不能让零工经济从业者长期被边缘化,确保国家繁荣惠及所有劳动者。
零工委员会:构建更全面的保障体系
除了制定《零工经济法案》,马来西亚政府还在积极推动成立马来西亚零工经济委员会(SEGiM)。成立该委员会的目的是为零工工作者提供一个正式的渠道,处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薪资和申诉等。
成立零工经济委员会的法案预计也将提呈国会。该委员会将优先关注零工工作者的社会保障、合同纠纷解决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这意味着,政府不仅仅是通过立法来提供框架性保护,更是希望通过设立专门机构,为零工工作者提供更具体、更全面的支持和服务。政府将通过高级别委员会评估成立零工经济委员会所涉及的财务影响,以确保所有财务方面都得到仔细和全面的考虑。这也体现了政府在推进相关改革时的审慎态度。
前景与挑战:零工经济的未来之路
《零工经济法案》的提交和零工经济委员会的成立,无疑是马来西亚零工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些举措有望为零工工作者提供更强的法律保护和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从而促进零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零工经济的未来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零工经济展现出韧性和适应性,但在市场饱和和不断变化的法规要求下,需要灵活的策略来维持增长。确保法案的顺利通过和有效实施,以及零工经济委员会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清晰界定零工工人的身份、如何平衡平台责任与工人自主性、如何确保社会保障机制的有效覆盖等问题,都需要在立法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专家建议,政府应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计划,例如马来西亚社会保险机构(Socso)和雇员公积金(EPF),以覆盖更多零工工人。律师公会也提出,应明确零工经济委员会的职能和权限,以确保其既能维护零工工人权益,又不会妨碍行业发展。
结语:迈向更公平的劳动未来
马来西亚政府即将提交的《零工经济法案》和成立零工经济委员会的计划,为零工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不仅是对庞大零工群体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马来西亚努力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劳动市场的重要体现。随着相关立法的推进和保障体系的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马来西亚的零工经济将迎来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让每一个辛勤付出的零工工作者,都能在这片数字经济的沃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尊严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