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州加速防洪工程 遏制违建成关键

雪兰莪州防洪治水:挑战与应对

防洪困境: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雪兰莪州,尤其是巴生谷地区,作为马来西亚人口最密集、最富裕的区域,其城市化进程迅速。然而,这种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历史上的城市规划可能并未充分预见到如今的交通需求和极端降雨量,导致部分地区的道路设计和排水系统存在不足。过去大片具有储水功能的森林土地被开发,减少了雨水自然渗透的机会,加速了地表径流汇入河流,进一步加剧了水灾风险。

除了自然因素和历史遗留问题,人为因素也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机制上可能存在执行效率低的问题,导致水利蓝图更新滞后、排水系统维护不到位,甚至出现违章建筑侵占河道保留地的情况。这些因素相互叠加,使得雪兰莪州在面对强降雨时显得尤为脆弱。

非规划村庄:城市发展中的“盲点”

在雪兰莪州的防洪挑战中,非规划村庄的无序发展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些村庄可能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规划,包括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当降雨量增加时,这些地区的排水设施往往难以负荷,容易发生积水。此外,一些非法建筑可能占用河道或排水通道,进一步阻塞水流,导致洪水泛滥。例如,有报道指出,部分场所非法连接电力和供水系统,不仅增加火灾风险,也可能对河流造成污染。河流保留地上的非法建筑物越来越猖獗,即使在发出通知后,这些场所仍然照常营业,甚至扩大规模。

非规划村庄的存在,使得整体的防洪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它们的存在往往游离于正规的城市规划之外,导致难以进行统一的排水系统改造和管理。垃圾随意丢弃进入排水系统,也是导致堵塞和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有效解决雪兰莪州的洪涝问题,必须正视并解决非规划村庄带来的挑战。

加速治水:雪兰莪州的行动与规划

面对严峻的洪涝形势,雪兰莪州政府正在积极采取行动,加速推进治水项目。这包括多项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措施。

结构性措施

结构性措施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上。例如,有计划提升太子园的水闸门和滞洪池设施,并新建滞洪池,以引导洪水。沙亚南市政厅也投入巨资,进行为期三年的治水大计,旨在提升排水沟和蓄洪池的容量,使其能够抵御更高级别的洪水(如50年或100年一遇的洪水)。这包括疏浚和提升河道,挖深和拓宽蓄洪池,增设排水孔道,以及修建堤防。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与水利灌溉局和土地局合作,努力改善排水和储水系统,以及河流的流通。

非结构性措施

非结构性措施则侧重于管理和规划层面。雪兰莪州计划加强精明雪兰莪控制中心的功能,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向民众发送预警信息。同时,正在建立灾害管理行动蓝图,明确灾害管理、反应和恢复的策略。在规划方面,有提议将防洪系统设计为绿化区的一部分,使其在雨天发挥储水作用,非雨天则可作为休闲用途。此外,一些城市规划师也呼吁重新规划水利蓝图,并强调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建筑规范方面的责任。

此外,也有声音强调公众的参与和意识。市民应确保将垃圾丢入适当的垃圾桶,避免堵塞排水系统。发展商也应意识到水灾风险,避免在高风险洪灾区进行开发,并通过实施水灾风险管理策略来应对挑战。

未来展望:协同合作,共建韧性家园

雪兰莪州面临的洪涝挑战是复杂的,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管理执行效率有关。非规划村庄的无序增长更是给治水工作带来了额外的困难。然而,雪兰莪州政府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

未来的治水工作需要政府、社区、发展商和居民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水系统,并加强对非规划区域的管理和规范。社区需要提高防灾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避免乱扔垃圾。发展商需要将水灾风险纳入项目规划,建设更具韧性的城市。

通过协同合作,才能有效缓解洪涝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为雪兰莪州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是一场与洪水的较量,更是一次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自我革新,旨在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具韧性的家园。

editor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