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胜的开篇:当“慢哲学”遇上“快时代”
在一个技术日新月异、人人都在追逐“风口”的时代,人工智能无疑是那个最闪耀、最令人心潮澎湃的词汇。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客服,从疾病诊断到金融分析,AI似乎无所不能,预示着一个颠覆性的未来。然而,在这场由算法和数据驱动的“快进”游戏中,沃伦·巴菲特这位90多岁的投资巨匠,却以他特有的节奏,向世界展示了另一种可能:面对高速发展的技术,慢下来,或许并非错失,而是一种更具远见的策略。他如何看待AI?他会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他的“慢”是否蕴含着更深刻的投资智慧?
审慎的观察者:从“警惕失控”到“审慎应用”
巴菲特对AI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从他早期对AI的公开表态来看,更多的是一种“警惕失控”的担忧。他曾将AI比作核武器,认为一旦释放就难以控制,担心AI可能被用于传播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甚至带来伦理困境。在2023年的股东大会上,他表达了AI“可以改变世界上的一切”,但也强调它改变不了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彼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并未直接投资AI企业,主要通过持有苹果等科技巨头间接参与。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菲特对AI的认识也在加深。到2024年,他对AI的担忧进一步具体化,认为AI可能成为“增长最快的诈骗工具”,并将其形容为“跳出魔盒的精灵”。然而,到了2025年的股东大会,巴菲特对AI的态度明显走向了“理性接纳、谨慎应用”。他承认AI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因素”,但同时也强调,AI不会颠覆一家企业的本质价值,企业的“护城河”和盈利模式依然至关重要。他明确表示,不会将所有的投资都围绕AI展开,如果让他选择1000亿美元的投资,他会选择投资保险业务。
这种从“警惕”到“审慎应用”的转变,体现了巴菲特在面对新生事物时,并非一概而论,而是会随着了解的深入,逐步调整自己的看法和策略。他的“慢”,正是为了更清晰地看清技术的本质、潜在的风险以及可行的应用路径。
有限的应用者:AI赋能现有业务,而非颠覆
伯克希尔·哈撒韦在AI领域的策略,可以概括为“冷静观望”和“有限应用”。他们将AI应用分为三个阶段:观察、准备,最后才是投入。在实际操作中,AI被视为提升现有业务效率的工具,而不是全新的投资方向。
保险业务成为伯克希尔AI试点的重要突破口。这主要是因为保险业务数据结构化程度高,适合AI训练;业务中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可以通过AI自动化提升效率;此外,浮存金管理也是AI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例如,GEICO保险公司已经小范围试点使用AI工具,如通过地理标签和物联网数据评估房屋洪水风险,以及在小额理赔场景中应用AI进行自动化定损,准确率甚至可以达到92%。然而,对于涉及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的任务,比如巨灾保险定价或处理复杂的法律争议案件,巴菲特依然认为人类的经验和判断力是不可替代的。他甚至用一个形象的例子说明,如果在投资1000亿美元给AI和保留保险业务负责人阿吉特·贾恩的决策权之间选择,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贾恩凭借多年的经验在复杂案件处理上的精准度是目前的AI无法企及的。
这充分体现了巴菲特的核心理念:技术是工具,而人类的智慧、经验和道德判断才是决策的核心。他不会为了追求技术概念而投资纯粹的算法供应商或数据标注企业,而是更关注AI如何能够切实地服务于现有业务,提升效率,优化运营。这种“有限应用”的策略,并非对AI的排斥,而是一种务实的、以价值为导向的运用方式。
“慢”的智慧:长期主义与能力圈的坚持
巴菲特对待AI的“慢”,实际上是他长期以来坚持的投资哲学在新生事物上的体现。他一直强调“能力圈”原则,只投资自己能够理解的生意。对于科技股,巴菲特早年曾持谨慎态度,认为自己看不懂其快速变化的技术和竞争格局。然而,随着对苹果等公司的深入了解,他逐渐认识到这些公司强大的消费品属性和“护城河”,并将其纳入投资组合。到2025年,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与AI相关,但并非直接投资AI概念股,而是通过持有那些将AI融入自身业务的优质公司。
巴菲特认为,当前AI领域过于火热,存在泡沫,许多技术尚未证明其长期盈利能力。因此,他选择等待泡沫消退后再采取行动,这与他“捡便宜”的投资原则一脉相承。他的“慢”,是为了避免在市场狂热中做出非理性的决策,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投资时机。正如他所说的,“没人想慢慢变富”,但这正是巴菲特成功的秘诀之一。长期主义是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核心底层逻辑,他会用数十年时间观察和研究一家公司,并在确认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后进行重仓投资。
在AI这个快速变化的领域,巴菲特的“慢”并非意味着停滞,而是有策略的等待和有选择的应用。他通过持有苹果等科技巨头,间接分享AI发展带来的收益;同时,他在自己的保险等业务中,小心翼翼地探索和应用AI,以提升效率和优化服务。这种“慢”的背后,是对风险的敬畏,是对价值的坚守,以及对自身能力圈的清晰认知。
结语:慢下来,或许能看得更远
巴菲特看AI,“慢不是弱点”。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的时代,他的审慎态度和务实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面对AI的浪潮,与其盲目追逐,不如慢下来,深入了解其本质,评估其风险,并在自己能够理解和控制的范围内进行探索和应用。巴菲特的“慢”,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投资,往往需要时间和耐心来沉淀,而那些看似“慢”的步伐,或许能让我们在长远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投资和生活中,有时候,“慢慢来”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