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严打年底突击花钱 维护廉洁形象

年终突击花钱:公务员的“圣诞购物”文化与政府形象

看不见的浪费,侵蚀的信任

在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政府部门往往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忙碌景象,不是为了完成年度KPI,而是为了在预算到期前花完剩余资金。这种现象被称为“年底突击花钱”或“圣诞购物”文化。它像一个隐匿在高效运转表象下的“黑洞”,吞噬着宝贵的公共资源,也悄悄地侵蚀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政府首席秘书发出的停止这种“圣诞购物”文化的呼吁,正是对这一顽疾的有力回击,警示我们必须正视浪费性支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预算的“紧箍咒”与年底的狂欢

“年底突击花钱”现象的背后,与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密切相关。许多政府机构的预算拨款都有时间限制,通常在一个财政年度结束时失效,未能使用的资金必须交回国库。未用完预算可能会被视为该机构下一年预算可以削减的信号。这种“不花白不花”的心态,使得一些部门宁愿在年底仓促采购、匆忙实施项目,也不愿留下余额。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多个国家都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的一份报告就指出,年终支出激增是政府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加拿大、台湾和英国等国家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研究表明,年终支出激增确实存在,并可能助长浪费性支出。一项对美国联邦合同支出趋势的分析显示,不仅在年底会出现支出激增,而且这些支出的质量往往较低。换句话说,“圣诞购物”式的支出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浪费的代价:不仅仅是金钱

“年底突击花钱”带来的浪费性支出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损失,它对政府形象和公众信任的侵蚀更加隐蔽而深远。

资源配置的扭曲

为了赶时间花钱,部门可能会优先考虑那些容易执行、周期短的项目,而不是那些真正具有长远战略价值的项目。这导致公共资源未能用于最需要、最有效的地方。

采购质量的下降

仓促的采购和项目实施往往缺乏彻底的审查和合理的规划,容易导致购买低质量的商品和服务,甚至出现舞弊和滥用公共资金的情况。

公众信任的侵蚀

当公众看到政府部门在年底突击花钱,购买一些明显不必要的物品时,自然会产生质疑和不满。这种感知的低效和潜在的腐败会侵蚀公众对政府诚信和治理的信任,损害政府的信誉。根据一项调查,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联邦政府浪费了很大一部分支出,这种对政府浪费的感知可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更有甚者,公众认为政府支出的增加并未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反而可能降低。

对未来预算的影响

“不花白不花”的心态也会影响到未来的预算分配。如果一个部门每年都将预算花光,可能会给决策者一种错觉,认为其预算需求是准确的,从而难以对其实际需求进行评估和调整。而那些未能完全用完预算的部门,却可能面临预算被削减的风险。这形成了一种逆向激励,鼓励“花钱”,而非“省钱”。

打破怪圈:寻求解决方案

要根除“年底突击花钱”这一顽疾,需要多方面的解决方案。

改革预算管理制度

最根本的解决方案是改革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以考虑允许一定比例的未使用资金结转到下一个财政年度,从而减轻部门在年底突击花钱的压力。此外,应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将重点从“是否花完预算”转向“是否实现了支出的价值”。

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

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年终支出的审查,识别和突出浪费性支出和资金挪用的情况。政府首席秘书强调,公务员必须优先考虑透明度、诚信和问责作为治理和伦理的核心原则。修订审计法,扩大审计范围在管理公共财政,并确保审计建议得到认真对待和落实,是积极的一步。

提升公务员的财政责任意识

需要通过培训和宣传,增强公务员的财政责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每一笔公共资金都来自纳税人,都应花在刀刃上。糟糕的支出做法不仅降低了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损害公众对政府诚信和治理的感知。

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

提升预算过程的透明度,允许更多公众监督和参与,也能对政府支出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

重塑信任,走向高效

“年底突击花钱”的“圣诞购物”文化,是政府财政管理中的一个长期问题。它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侵蚀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政府首席秘书的呼吁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政府正在正视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改革预算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提升公务员意识以及鼓励公众监督,我们有望打破这一怪圈,让公共财政更加高效和有效,从而重塑政府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这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承诺。只有当每一笔公共资金都真正用于提升公共福祉,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负责任和有问责的政府。

editor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