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社区旅游创收700万,振兴乡村经济

跨越山海,点燃乡村新希望

沙巴,这片被誉为“风下之乡”的土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人。然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正蕴藏着巨大潜力和生机活力的,并非仅仅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景点,更是深藏于乡间、由当地社区主导的旅游模式——社区旅游(Community-Based Tourism, CoBT)。它不仅仅是一种旅行方式,更是一种赋能乡村、激发活力的经济引擎。

点滴汇聚,江河奔流:社区旅游的经济贡献

社区旅游的力量在于其“以人为本”的模式。它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活动的规划、发展和管理,让他们成为旅游业的主人翁。这种模式直接将旅游收益导向社区,而非仅仅流向大型旅游企业。想象一下,游客来到一个原住民村落,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住在村民家中,体验传统手工艺,聆听古老的传说……所有这些消费,都直接转化为当地居民的收入。2024年,沙巴18个县区积极参与社区旅游,共同创造了700万令吉的收入,这比2023年的670万令吉有所增长,显示出社区旅游蓬勃发展的势头。这些收入,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孩子有了更好的教育机会,一位村民的小生意得以扩大,亦或是一个村庄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区旅游的经济贡献,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滋养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乡村的脉搏,经济的引擎:社区旅游如何激活农村经济

社区旅游对农村经济的提振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创造了就业机会。当地居民可以直接参与到接待游客、提供餐饮、销售手工艺品等工作中,无需离乡背井,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其次,它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当地特色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社区旅游还鼓励当地社区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因为这些正是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所在。这种保护又反过来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席部长哈芝芝指出,社区旅游已被证明是刺激农村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创造就业,赋权当地社区,并为游客提供真实的沙巴传统、人民和风景体验。

原真体验,文化传承:社区旅游的独特魅力

与传统旅游不同,社区旅游强调原真性和沉浸式体验。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他们有机会深入当地社区,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传统技艺。这不仅让游客的旅行更具意义,也让当地社区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沙巴拥有丰富的多元文化和独特的原住民传统,社区旅游为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保护的平台。例如,在九鲁地区,游客可以体验当地的丰收节,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这种文化交流不仅增进了游客对沙巴的了解,也增强了当地社区的文化自信。

挑战与机遇并存:社区旅游的未来之路

尽管沙巴的社区旅游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服务质量的提升、市场推广的力度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然而,挑战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随着游客对独特、深度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社区旅游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了进一步推动社区旅游的发展,沙巴政府正在积极努力。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当地社区的服务能力,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这些都将为社区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正如首席部长所言,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对支持旅游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携手共赢,绘就美好未来:政府、社区与游客的角色

社区旅游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社区和游客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制定支持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改善基础设施。社区需要积极参与,提升服务质量,保护当地资源。游客则需要尊重当地文化,以负责任的方式旅行,支持当地经济。只有三方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乡村社区从中受益,让沙巴的这幅山海画卷更加绚丽多彩,让乡村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未来的社区旅游,将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加深,是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editor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