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巨头的“芯”跳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这句广告语曾是无数国人记忆中的一部分,让养元饮品旗下的六个核桃成为家喻户晓的植物蛋白饮品品牌。然而,这家深耕饮品市场多年的企业,最近却用一次出人意料的跨界投资,刷新了大众对它的认知。养元饮品通过其控制的投资实体,豪掷16亿元人民币,增资入股了估值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芯片独角兽——长江存储的母公司长控集团。这笔投资金额几乎相当于养元饮品2024年全年净利润的九成以上,如此大的手笔,无疑在市场激起了层层涟漪。
“雪藏”17个月的投资布局
这笔重磅投资实际上发生在2023年12月,但直到近期,养元饮品才正式对外披露。之所以“雪藏”了17个月,是因为这笔交易涉及商业秘密,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在经过评估和履行程序后决定暂缓披露。随着原因的消除,这项投资的全貌终于展现在公众面前。根据增资情况推算,长控集团当时的估值约为1616亿元。交易完成后,养元饮品控制的泉泓投资持有长控集团0.99%的股权,并成为其第八大股东。
跨界背后的逻辑: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作为国内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头部企业,养元饮品凭借六个核桃等大单品策略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市场空间的相对饱和,单一品类带来的增长动力逐渐减缓。财报数据显示,养元饮品在2024年虽然净利润有所增长,但营业收入却略有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养元饮品一直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公司尝试了包括房地产、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跨界投资。这次对长控集团的投资,养元饮品在公告中明确表示,这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有助于探索股权投资的商业运营模式,虽然短期内不会对业绩产生显著影响,但长期来看,将提升公司的投资能力,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被视为养元饮品“股权投资 + 实体运营”双轮驱动战略的关键一步。
芯片巨头长江存储:国家战略的关键力量
养元饮品选择投资的长控集团,其核心资产正是中国在存储芯片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力量——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长江存储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集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以及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存储器IDM企业。它是国内唯一实现3D NAND商业化的供应商,并在全球少数实现了232层3D NAND的量产,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长江存储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消费数码、计算机、服务器及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
长控集团的股东名单中不仅有养元饮品这样的产业资本,还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以及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等众多具有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形成了多元化的股东结构。
千亿估值的吸引力与挑战
根据增资情况推算,长控集团的估值已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标的。存储芯片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在当前算力爆发、国产替代和人工智能革命的浪潮下,正经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构,市场前景广阔。养元饮品通过投资长控集团,得以分享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红利。
然而,半导体行业是典型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领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且面临技术迭代快、国际竞争激烈的挑战。尽管长控集团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国家战略支持,但其财务数据也显示,在2024年前三季度出现了净利润亏损的情况,这与NAND Flash产业处于下行周期有关。这笔投资对于养元饮品而言,既是分享高科技产业增长的机会,也考验着其长期投资的耐心和风险承受能力。
从“补脑”到“补芯”:养元饮品的转型之路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广告语让养元饮品与“补脑”紧密相连。如今,通过投资芯片独角兽,养元饮品似乎正在将目光从“补脑”转向了更具战略意义的“补芯”。这种跨界并非简单的财务投资,更体现了公司在主业面临增长瓶颈时,积极寻求战略转型和多元化发展的决心。
虽然16亿元的投资对于养元饮品而言是一笔巨款,几乎用掉了其一年的净利润,但这或许是其为了抓住时代机遇、拓展未来发展空间所下的一步大棋。这笔投资能否为养元饮品带来预期的长期回报,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无论如何,六个核桃的这次“芯”事,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消费品企业在转型升级浪潮中的生动样本。这场跨界之旅的结果如何,无疑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