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发展需联邦持续支持

砂拉越腾飞:联邦支持如何点燃发展引擎

巨轮启航:砂拉越的梦想与挑战

在婆罗洲的西北角,砂拉越如同一艘蓄势待发的巨轮,满载着370万人民的期望。这片马来西亚最大的州属,面积相当于整个西马半岛,却面临着独特的发展困境——广袤的雨林、分散的人口、落后的基础设施。砂拉越总理丹斯里阿邦佐哈里曾形象地比喻:”我们就像一位拥有巨大潜力却缺乏训练资源的运动员。”这句话道出了砂拉越发展的核心困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亟待突破的发展瓶颈。

数字革命:跨越城乡的数字鸿沟

网络覆盖的最后一公里

在砂拉越的偏远长屋,一位伊班族青年正尝试通过手机学习编程,但频繁断网的4G信号让这个梦想变得遥不可及。这正是砂拉越数字基建现状的缩影——截至2023年,全州4G覆盖率仅为66%,远低于西马地区90%的水平。SALURAN计划的推进正在改变这一现状,联邦政府通过JENDELA项目增建的742座信号塔,如同在数字荒漠中建造的绿洲。

政务数字化的加速度

古晋市政府的服务大厅里,排队的人群正在减少。到2030年,砂拉越计划实现1106项公共服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砂拉越正投资建设东南亚首个采用水力发电的绿色数据中心,这一创新项目获得了联邦科技部的专项技术支持。

绿色能源:从雨林到氢能的跨越

水力发电的二次革命

巴贡水电站的涡轮机日夜运转,这座东南亚第二大水电站正迎来新的使命。砂拉越能源公司计划到2035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升至15吉瓦,其中氢能开发成为焦点。联邦能源部已将砂拉越列为国家氢能战略的”先锋试验区”,首批联邦资助的氢能巴士已在古晋街头试运行。

点亮偏远乡村的太阳能

在加帛省的一个偏远村落,SARES计划安装的太阳能系统让村民们第一次用上了24小时稳定电力。8亿令吉的联邦专项资金,正在为砂拉越内陆的12万个家庭带来光明。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微型电网未来都可能成为分布式能源交易的节点。

基建突破:打通经济发展的血脉

道路网络的世纪工程

泛婆罗洲大道的工地上,来自联邦公共工程部的专家正指导当地工人进行桥梁施工。这条贯穿砂拉越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获得了联邦2025年预算案中最大份额的拨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砂拉越沿海大道创新采用了”联邦-州联合融资”模式,开创了基建投资的新范式。

空港升级的乘数效应

美里机场的扩建工程已进入最后阶段,新跑道将能起降宽体客机。联邦交通部的这一决策,预计将使砂拉越北部地区的旅游业收入提升40%。更关键的是,升级后的机场将成为区域物流枢纽,为砂拉越的制造业打开新的出口通道。

人才战略:面向未来的投资

免费高等教育的破冰之举

2026年起,砂拉越将成为马来西亚首个提供免费高等教育的州属。联邦教育部特别批准了”砂拉越教育自主权试点”,允许当地大学根据本州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在诗巫新设立的职业技术学校,联邦人力资源部派驻的德国双元制教育专家正在培训当地教师。

人才回流的磁吸效应

古晋数字产业园里,一位从新加坡回流的软件工程师正在指导年轻团队。联邦人才机构的数据显示,砂拉越籍专业人士回流率已从2018年的12%上升至2023年的29%。联邦科技园区的优惠政策特别为砂拉越企业保留了30%的入驻名额。

扬帆未来: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

砂拉越的发展故事正在改写马来西亚的区域经济版图。联邦政府的支持不是简单的财政转移,而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发展伙伴关系。从数字基建到绿色能源,从交通网络到人才培养,每个领域都能看到联邦与州政府的协同创新。这种合作模式或许能为其他发展不平衡地区提供宝贵经验——当中央与地方形成发展合力时,再遥远的边疆也能成为新的增长极。砂拉越的实践证明:真正的区域发展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共同把蛋糕做大的智慧选择。

editor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