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价转让:科创板的经验,创业板的新路
询价转让:一种更灵活的股权退出方式
当一位上市公司股东手握大量股份,想要变现,但又担心直接在二级市场抛售会对股价造成冲击时,传统的减持方式如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询价转让就如同一个“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询价转让是指股东事先不确定具体价格,而是通过向特定的机构投资者发出邀约,让他们报价,然后股东综合考量报价情况,最终确定转让价格和受让方。这种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 减少市场冲击:询价转让面向的是特定的机构投资者,而非广大散户,可以避免在二级市场集中抛售,从而降低对股价的冲击,维护市场稳定。
- 价格发现更充分:通过询价,股东可以充分了解市场对公司股票的真实估值,从而更好地把握转让价格。
- 退出渠道更便捷:相比于其他减持方式,询价转让流程相对简化,为股东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退出渠道。
科创板是询价转让的“试验田”。自2020年8月科创板首单询价转让落地以来,这种方式在科创板逐渐普及,成为了股东减持的重要选择。截至2023年7月底,科创板已有45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完成了77单询价转让,总交易金额接近400亿元。这足以说明询价转让在科创板的受欢迎程度。
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制度的复制与创新
现在,询价转让的风吹到了创业板。2023年4月,创业板上市公司安培龙披露了询价转让计划书,标志着创业板正式迎来了首单询价转让。
为什么要把科创板的经验复制到创业板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市场逻辑。
首先,创业板同样面临着股东减持的需求。随着创业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早期投资机构和创始人股东逐渐进入退出期,他们需要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退出渠道。
其次,创业板的估值波动也比较大。一些创业板公司属于新兴行业,市场对其估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询价转让可以帮助股东更好地了解市场对公司股票的真实估值,避免贱卖。
当然,创业板的询价转让制度并非完全照搬科创板。根据创业板的特点,可能会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在受让方的资质要求、转让价格的确定方式等方面,都可能会有所不同。
询价转让对创业板的影响:机遇与挑战
询价转让引入创业板,无疑将给市场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积极影响:
- 缓解减持压力:询价转让可以分散减持压力,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有利于维护创业板市场的稳定。
- 提升市场活跃度:询价转让可以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创业板交易,提升市场活跃度。
- 促进价格发现:通过询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创业板公司的价值,引导市场理性投资。
潜在挑战:
- 信息披露问题:询价转让涉及到大量的非公开信息,如何保证信息披露的公平、公正、透明,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 利益输送风险:询价转让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的风险,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防止出现不正当交易。
- 投资者保护问题:询价转让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拥抱变化,理性看待询价转让
询价转让从科创板走向创业板,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股东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的股权退出方式,有利于缓解减持压力,促进价格发现,提升市场活跃度。
当然,任何一项制度的引入,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挑战。我们需要正视这些挑战,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确保询价转让能够健康发展,为创业板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询价转让,不要盲目跟风,而是要深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询价转让,是科创板的经验,也是创业板的新起点。让我们共同期待它在创业板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